近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展区与艺术设计展区作品复评结果揭晓,我院取得了突破性的佳绩,张新宇教授创作的两件不同类型作品分别入选全国美展雕塑类展览及艺术设计类展览,其中雕塑作品《看山还是山》入选全国美展(雕塑类),并被评为进京作品;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入选全国美展(艺术设计类),是我校历史上首位同一届全国美展入选两件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教师,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入选两件不同艺术作品的艺术家。《看山还是山》、《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两件作品继今年5月同时入选第十五届浙江省美展双获优秀奖之后,经过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初评和复评的全国激烈角逐,双双再获佳绩!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简称全国美展,创办于1949年,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每5年举办一届,是中国美术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展览所设立的“中国美术奖”是我国美术界的最高奖项。
▲< 看山还是山 >
入选全国美展雕塑展区
▲< 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 >
入选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 环境设计类
全国美展五年一届,一位作者最多可参评两个类型展览。近年来张新宇教授以艺术为引领,不断跨界创新融合,从吾形吾塑到吾城吾形,艺术创作寄情大写意山水,独创在静态的雕塑艺术造型中,塑造动态视觉流动感。五年打磨两件艺术精品参评全国美展,2023年雕塑艺术作品《看山还是山》以山为意向,2020年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则以水为主题,两件作品山水相映、相得益彰。
< 看山还是山 >
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区
并被评为进京作品
■ 作品简介:
作品高 2米 / 金属、综合材料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源自中国传统哲思,作品以“看山”为主题,通过现代意象雕塑手法塑造中国传统的山水哲学观,将山川之势、之态、之质、之意成为雕塑体的构造诗性表达,探讨“山”的象征意义。作品运用切片艺术语言重构转化古画山体,在静态的雕塑艺术造型中塑造动态水墨流动的视觉肌理,展现出中国水墨画的虚实、留白、写意特征,使观者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体会水墨感、空气感、写意感、哲思性。侧面观看,山体切片层层叠叠,智者仰望观山与山对话,展现出雕塑的厚重,看山是山;再到正面与侧面之间观赏,山体逐渐由虚变实,雕塑的体量感与山的虚空感相互交错,呈现看山不是山的景象。正面观看,山体逐渐通透消隐如同写意水墨,前景智者的实与背景的虚强烈对比,展现出看山还是山之意境,表达中国画精神的至高层级。
< 西溪且留下·静水流声 >
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 环境设计类
■ 作品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龙舌嘴主入口标志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作品高 10 米 / 景墙高 4 米 / 长 35米 / 不锈钢镜面抛光
西溪之雅,质在于静;西溪之胜,独在于水。作品犹如一滴清澈的西溪之水,映射西溪万象。承载白鹭的西溪之舟在”静水面“上拉开层层波浪,通过镜面镂空手法营造生动流畅的水波造型,似水如丝、步移景异、光影万千,让观者在移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从静态的艺术造型中观看到水流动态的视觉效果,仿佛流动的音乐,共同探寻西溪的万般美景。
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院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经省编办同意设立,整合校内外艺术创新设计领域的优势资源设置的校级直属研究院。研究院构建“一体两翼并进,艺科跨界协同”为特色的跨学科研究体系,下设公共艺术创新设计、文化品牌创新设计、环境艺术创新设计3个由行业高级专家领衔的研究中心。研究院面向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以艺术为引领、以创新为核心、以艺科跨界融合为突破,以构建新质创新设计链为特色、以优势集聚为方法,为“两个先行”战略实施提供艺术、科技、人才和政策支撑,把更多艺术作品立在大地上。研究院力求通过优秀的艺术创新设计作品反映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本次全国美展作品的突破展现了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院在培育重大标志性艺术作品方面的不懈努力,力争把更多艺术创新作品立在大地上。我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孵化创作重大标志性艺术创新作品,不断提高科研质量与创作水平,为浙江省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艺术创新设计人才贡献力量。
■ 作者简介:
张新宇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创新设计研究院 院长
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浙江省雕塑学会副会长
入选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1990年-1995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本科
1999年-2001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
2007年-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艺术硕士
2016年-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